→设为首页※
→加入收藏※

浏 览 导 航
北晨学校简介
彰显特色的艺术教育
先进的教育设施
显著的教学成绩
名师导航助你成才
校园活动丰富多彩
各级领导深切关怀
教学工作成绩突出
 您现在的位置:>首页 -> 文学园地 -> 文章内容
文章内容  

情 结


作者:北晨学校 文补班   田宇 加入时间:2007-11-11 浏览:50次


 

 

    

文补班  田宇

中国的文人大都对酒有着一种化不开的情结。文人无酒是不行的,中国人常说文人是“诗酒风流”,中华文明便在酒的滋润中多了浓郁干洌的酒香。

陶渊明嗜酒。他在五先生传中写道:性嗜酒,家贫不能常得,亲戚知其如此,常置酒而招之。”就这样,住在庐山脚下,栗里小村里的陶渊明,虽清贫,却可饮酒自乐。酒,是陶渊明隐居生活的调味品,是其生活乐趣和灵感的来源;酒,使陶渊明的诗充满了自然的恬淡:“携幼入室,备有酒盈樽。引壶觞以自酌,眄庭柯以怡颜。”悠然品酒,尽显隐逸风骨。

李白嗜酒。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,随便遇上一个什么人,他就能坐下来与之对饮,欢快地唱着:“两人对饮山花开,一杯一杯又一杯。我醉欲眠卿且去,明朝有意抱起来。”酒,让李白在得意时仰天大笑,失意时对月独酌;酒,让李白的诗充满了浪漫的豪气: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,“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复醒”。酒入豪肠,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。

苏东坡嗜酒。被贬黄州让他不禁有人生短暂,壮志未酬的感叹,然而借酒消愁,才使他在人生的疾风暴雨中自我调适,超然旷达而不封闭自虐、怨天尤人:于“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”间享受“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”。酒,让苏轼有“西北望,射天狼”的豪气,又有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的浪漫;酒,让苏轼的词充满了随缘自适:“人生如梦,一樽还酹江月。”

中国传统文人曾在诗中溢出了千年的酒香: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温暖了多少寒夜雪地中的行人;“劝君更进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的《阳关三叠》被吟唱了千年而新鲜如故;” “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,羌管悠悠霜满地”,道出了多少思家人的心怀;“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”销魂的是花,是雨,还是人呢?

倘无酒,去年的天气,去年的亭台,还能得出新词吗?倘无酒,还真的会有“绿肥红瘦”吗?倘无酒,“红酥手”与满城春色还会那么浓吗?倘无酒,明年还能坐在窗前“话桑麻”吗?

喝了酒,便道出了心中的压抑,吟出了无尽的思念,喊出了独立的人格,唱出了对国家对人民深沉的关怀。喝了酒,文人便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,显出了他们的真性情。喝了酒,便能窥见自己的灵魂。

酒,孕育着文人的性格和性情,孕育着华夏文明。

华夏文明的博大、精致、蕴藉和生动大多在酒杯中藏着呢。

 

 

 

Copyright@河北涿鹿北晨中学 © 2007
Copyright@http://www.hbzlbc.com all rights reserved